大豆(茎)

大豆(茎)

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max Merr.,大豆的栽培遍及世界各地[1]。其常用药用部位为大豆种子。大豆种子味甘,性平,归脾、心、大肠经,具有健脾利水、宽中导滞、解毒消肿的功效,可用于食积泻痢、腹胀食呆、疮痈肿毒、脾虚水肿、外伤出血。现代对非传统药用部位的茎进行了药用研究。

一、基础研究

(一)化学成分研究

大豆茎中含蒲公英脑、β-谷甾醇、正三十四烷酸、大豆皂醇b、芒柄花素、洋芹素、大豆素、4′,7-二羟黄酮、β-胡萝卜苷、大豆素-7-o-β-d-葡萄糖苷、尿囊素、染料木素-7-o-β-d-葡萄糖苷及大豆皂苷Ⅰ [2]

(二)药理作用研究

大豆茎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3]。大豆茎所含的大豆皂苷具有明显的抗疲劳、常压耐缺氧作用,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4]。大豆皂苷还有降血脂、减肥、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等作用。近来,大豆皂苷的抑瘤和肝损伤保护作用报道较多[5]

(三)其他研究

1.具有高含量异黄酮衍生物的豆叶或豆茎的制备方法[6]

(1)用乙烯、乙烯供体或乙烯生成剂处理大豆叶或大豆茎来制备大豆叶或大豆茎;(2)对步骤(1)中的大豆叶和大豆茎进行萃取,并分离异黄酮衍生物。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2,493.

[2]杜成林,丁杏苞.大豆茎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2(12):18-20.

[3]刘立新,郑春辉,徐成,等.大豆茎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抗氧化作用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34(05):60-61.

[4]解砚英,林霞,牟艳玲,等.大豆茎皂苷药理活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01):39-40.

[5]陈荣杰,卫永第.大豆皂甙生物活性研究[J].人参研究,1996(04):5-7.

[6]朴基勋,陆兴周,宋泳勋.具有高含量异黄酮衍生物的豆叶或豆茎及其制备方法[P].韩国:CN106028795A,201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