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叶)

杨梅

杨梅科植物杨梅Myricarubra(Lour.)Sieb.etZucc.,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1]。其常用药用部位为根、树皮及果实。杨梅根味苦、微酸,性凉,归心、肝、大肠经,具有清热除湿、收敛止泻、止血通络的功效,可用于湿热下注、肠风下血、痢疾、腹泻、消化不良、崩漏、直肠出血、脱肛、风湿疼痛、跌打劳伤。杨梅树皮味苦、辛、微涩,性温,归肝、胃经,具有行气活血、止痛、止血、解毒消肿的功效,可用于脘腹疼痛、胁痛、牙痛、疝气、跌打损伤、骨折、吐血、衄血、痔血、崩漏、外伤出血、疮疡肿痛、痄腮、牙疳、汤火烫伤、臁疮、湿疹、疥癣、感冒、泄泻、痢疾。杨梅果实味酸、甘,性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生津解烦、和中消食、解酒、涩肠、止血的功效,可用于烦渴、呕吐、呃逆、胃痛、食欲不振、食积腹痛、饮酒过度、腹泻、痢疾、衄血、头痛、跌打损伤、骨折、烫火伤。现代对非传统药用部位的叶进行了药用研究。

一、基础研究

(一)化学成分研究

杨梅叶中含:山柰酚、槲皮素、杨梅素、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杨梅苷和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 [2]

(二)药理作用研究

1.杨梅叶

(1)抗菌

杨梅叶提取物[5]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青霉(penicilliuncitrinum)、根霉(rkizopusnigricans)、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抑菌效果最显著.其乙醇提取物的抑菌作用较水提物明显.

(2)抗氧化

杨梅叶多酚的总抗氧化能力[6]等价于0.57mgtrolox。

(3)抗损伤

杨梅)叶多酚对神经胶质细胞DNA损伤有保护作用,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ONO-)能引起神经胶质细胞的DNA损伤和细胞毒性,杨梅叶多酚能显著抑制过氧亚硝基阴离子引发的DNA损伤和细胞毒性。

(4)抗抑郁

杨梅叶总黄酮具有显著的抗小鼠实验性抑郁作用[7]

(三)其他研究

1.杨梅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8]

选取新鲜杨梅叶机械破碎、打浆后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在处理后的均质液内加入乙醇,放置一段时间后过滤得滤液,减压蒸馏去除滤液中的乙醇得药液;药液过大孔树脂吸附柱,先用水冲洗吸附柱至洗出液无色,后用乙醇水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经浓缩、干燥后得杨梅叶提取物。

2.分离制备杨梅叶原花色素的方法[9]

将杨梅叶粉末加入溶剂中进行浸提,分离获得浸提物;通过柱层析对浸提物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原花色素类物质;利用液相色谱对原花色素类物质按分子量大小进行分离;其中,所述的液相色谱的流动相由流动相A和流动相B组成,洗脱方式为梯度洗脱;流动相A为正己烷、甲醇、乙酸乙酯按体积比8-11∶2-4∶1混合而成,流动相B为正己烷、甲醇、乙酸乙酯按体积比1-2∶2-4∶1混合而成。

二、应用研究

(一)产品开发

1.杨梅叶茶[10]

【组成及制法】由杨梅树叶组成。准备杨梅树叶中的嫩芽,使用清水洗净;清洗后的嫩芽放入蒸煮设备中蒸;将蒸后的嫩芽揉捻成颗粒状;将揉捻后的原料进行烘干或晾干;包装。

【药用价值】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2.止咳作用的杨梅叶复方制剂[11]

【组成及制法】由百合、胖大海、莱菔子、白芥子、苏子、苦杏仁、杨梅叶组成。取选定重量份的百合、胖大海、莱菔子、白芥子、苏子、苦杏仁和杨梅叶,加热回流提取,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即得。

【药用价值】对气管炎、咽喉炎、哮喘、扁桃体炎等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富含维生素C的红薯粉[12]

【组成及制法】由红薯、刺梨汁、苦瓜汁、石榴汁、杨梅叶汁组成。经水煮、和浆、静置降温、挤压成型、浸泡、干燥步骤制得。

【药用价值】提升了红薯粉韧性及消化性能;同时还延长了红薯粉的贮存周期。

4.用于感染性皮炎的酊剂[13]

【组成及制法】由双须蜈蚣、杨梅叶组成。通过透析制备而成。

【药用价值】治疗感染性皮炎功效明显。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45(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111.

[2]李国成,陈楚雄,罗嘉玲,等.杨梅叶降血糖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1,42(05):863-865.

[3]卢赛赛,许凤,王鸿飞,等.杨梅叶中总黄酮提取及其抗氧化能力研究[J].果树学报,2015,32(03):460-468.

[4]夏其乐,陈健初,吴丹.杨梅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4(08):80-83.

[5]莫开菊,秦恩华,王俊亮.杨梅叶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269-272.

[6]陈卫,沈洋,聂颢,等.杨梅叶多酚的自由基清除活性与防护DNA损伤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4,14(03):9-16.

[7]黄巧珍,赵东海,裘观荣,等.杨梅叶总黄酮类化合物抗抑郁活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01):49-50.

[8]邓文艺.一种杨梅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P].湖南:CN107753533A,2018-03-06.

[9]叶兴乾,傅瑜,过尘杰,等.一种分离制备杨梅叶原花色素的方法[P].浙江:CN103265519A,2013-08-28.

[10]徐德良,关玉娥.杨梅叶茶的制备方法[P].浙江:CN106689590A,2017-05-24.

[11]郑金鹏.一种具有止咳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P].浙江:CN106038975A,2016-10-26.

[12]马贵成.一种富含维生素C的红薯粉及其加工方法[P].贵州:CN109288031A,2019-02-01.

[13]吴乙锋.一种用于感染性皮炎的酊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广东:CN110179884A,2019-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