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茎藤、根、叶)
五味子(茎藤、根、叶)
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以长白山山脉、大小兴安岭为中心,核心区域包括辽宁辽阳、盖州、海城、宽甸、桓仁、凤城,吉 林双阳、抚松、桦甸、敦化、临江、集安、通化、柳河、靖宇,黑龙江双城、五常、虎林等地及周边地区[1]。其常用药用部位为五味子果实。五味子味酸,温。入肺、肾经。敛肺滋肾,止津止汗,涩精止泻,安神。治久嗽虚喘,消渴,津少口干,自汗,盗汗,遗精,久泻,瞳孔散大,健忘,失眠。近用于降低谷丙转氨酶现代对非传统药用部位的藤茎、根、叶进行了药用研究。
一、基础研究
(一)化学成分研究
五味子叶含挥发性成分主要为1-乙烯基-1-甲基-2,4-二(丙-1-烯-2-基)环己烷、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双环[3.1.1]庚-2-烯、1-甲基-5-亚甲基-8-(1-甲乙基)-1,6-环癸二烯[2-3]。
北五味子藤茎含木脂素 [4]、五味子丙素、十九醇、三十五醇、二十四醇、五味子乙素、β-谷甾醇及五味子醇乙 [5]、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 [6]。
华中五味子茎藤含挥发油成分异冰片酯、1,2,3,4-四氢-1,6-二甲基-4-(1-甲基乙基)-萘、古巴烯、1-乙烯基-1-甲基-2,4-二(1-甲基乙烯基)-环己烷、石竹烯、1,2,3,4-四氢-1,6-甲基-4-(1-甲基乙基)-萘、1,5,9,9-四甲基-1,4,7,-环十一碳三烯、1,2,3,4-四氢-1,6-甲基-4-(1-甲基乙基)-萘、1,2,3,4,4a,5,6,8α-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萘、1,2,3,5,6,8α-六氢-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1,2,3,4,4a,5,6,8α-八氢-4a,8-甲基-2-(1-甲基乙烯基)-萘、1,2,3,4,4a,5,6,8α-八氢-4a,8-二甲基-2-(1-甲基乙烯基)-萘、2-十三烷酮、1,2,4a,5,6,8α-六氢-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1-甲基-4-(1,2,2-三甲基环戊醇)-苯、1,2,3,5,6,8α-六氢-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长叶蒎烯、1,2,4a,5,6,8-六氢-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9,10-脱氢-异长叶烯、8,9-脱氢-新异长叶烯、1,2,3,4,4a,7-六氢-1,6-甲基-4-(1-甲基乙基)-萘、1,2,3,4,4a,5,6,8α-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萘、1,2,3,4,4a,5,6,8α-八氢-7-甲基-4-甲基-1-(1-甲基乙基)-萘、1,2,3,4,4a,5,6,8α-八氢-7-甲基-4-甲基-1-(1-甲基乙基)-萘、1,6-二甲基-4-(1-甲基乙基)-萘、2-十九烷酮、4-O-甲基苯基-3-甲基-2-吡唑啉-5-酮、罗汉柏烯、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2-十七烷酮、棕榈酸乙酯 [7-9]。
北五味子茎藤中含五味子丙素、十九醇、三十五醇、二十四醇、五味子乙素、β-谷甾醇、及五味子醇[10]。
五味子根含化学成分五味子乙素、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酯甲、顺芷酰戈米辛H、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 [11]。
(二)药理作用研究
- 五味子茎藤
抗肝损伤:五味子藤茎醇浸膏对小鼠实验性肝损害具有保护作用,能诱导药酶而增强肝脏的解毒作用,促进肝糖原的生成[12]。研究发现五味子藤茎水煎液能通过降低血清ALT、AST水平,有效防治小鼠酒精性肝损伤[13]。
- 五味子叶
五味子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镇静催眠、扩张冠状血管、抗应激、抗氧化、改善肾功能、免疫调节、中枢兴奋、促进合成代谢等药理作用。
(1)抗炎
五味子叶中的五味子醇甲能够明显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对炎症介质NO的分泌有抑制作用,对炎症因子的作用强于阳性药米诺环素,并且各浓度均不影响N9小胶质细胞的存活率。为将来开发五味子醇甲作为治疗脑内疾病的药物提供了可靠依据[14]。
(2)抗氧化
五味子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和O2-·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而且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明显优于对O2-·的清除效果。虽然抗氧化效果不如VC,但是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约为VC的1/10,具有开发利用价值[15]。
(3)抗菌
五味子叶多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佳。PSL是一种值得开发的天然抑菌剂[16]。
- 五味子根
(1)抗氧化
五味子根具有抗氧化活性,五味子根部的乙醇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效果最好[17,18]。
(2)抗菌
研究五味子根内生真菌抑菌活性[19],通过抑菌试验筛选出5个内生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3个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乙醇提取液对2种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三)其他研究
五味子茎藤中含有与五味子果实相同的木脂素成分,三年生以上的茎藤完全可以代替五味子果实作为提取五味子木脂素的原料[2]。
中药制药领域[20],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新用途:五味子科南五味子属植物冷饭藤(K.oblongifolia)中提取活性物质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类化合物并通过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试验证实其有显著抗肿瘤活性。对人肺癌A549细胞株、前列腺癌DU154细胞株、鼻咽癌KB细胞株和大肠癌HCT-8细胞株的EC50值为5.1~20μg/ml。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类化合物可制备抗肿瘤药物,尤其是制备抗肺癌、前列腺癌、鼻咽癌和大肠癌的药物。
一种南五味子根中药材煎熬液的加工方法[21]:将南五味子根中药材用传统方法采收、干制、炮制,用传统方法煎熬2至3次,煎熬液的重量份,最好是南五味子根重量份的2至3倍,将煎熬液用现代工艺包装,包装的重量份分别为10克、15克、20克、30克等。这种小包装煎熬液,就能供应药店销售。病人只需要根据医生处方,在药店购买这种煎熬液和其它中药材煎熬液混合起来一起服用。这就为病人吃中药治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更有利于中医药的发展。
二、应用研究
经验方
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22]
【处方】佛手18—23g、肉桂18—23g、黄芪18—23g、荜拔18—23g、白术18—23g、郁金18—23g、丹参18—23g、莪术18—23g、白芨15—20g、煅龙骨15—20g、蒲公英15—20g、当归15—20g、木香15—20g、半夏8—12g、山白果8—12g、青木香8—12g、五味子根15—20g、甘草8—12g、山楂18—23g。
【功能主治】开郁润燥,降气化湿,破结行淤,软坚散核,舒肝和胃,宽中健脾,化淤理气的功效,治疗慢性胃炎、十二脂肠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窦炎、食道炎有独特的疗效。
【出处】中国专利
治疗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创伤性骨伤的中药制剂[23]
【处方】当归15~25份,三分三3~7份,杜仲5~15份,三七15~25份,竹菌5~15份,川芎15~25份,松树寄生25~35份,雪莲花10~20份,金铁锁15~25份,云南五味子根25~35份,黄芩10~20份,羌活15~25份,独活15~25份,酸木瓜片15~25份。
【功能主治】专治颈椎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痛、骨质增生、腰肌劳损、风湿关节痛、创伤性骨伤、筋伤恢复等骨科疾病。
【出处】中国专利
治疗脾虚型带下病的中药配方[24]
【处方】倒卵叶五加15份、扁担杆30份、吉利子树15份、白仙茅30份、苞蔷薇根30份、藏绵芪15份、草豆蔻6份、赤阳子30份、丛毛榕根40份、地笋9份、耳水苋24份、云南五味子根25份、斑瓣虎耳草30份、单体蕊黄芪30份、大枣15份、土箭芪15份、龙头草9份、小叶罗汉松30份。
【功能主治】共奏健脾益气,升阳除湿的功效,能有效治疗脾虚型带下病。
【出处】中国专利
参考文献
[1] 中华中医药学会编.道地药材标准汇编[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
[2]谷昊,张兰杰,辛广,等. 北五味子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02:38-41.
[3]许瑞波,万蓓蓓,高颖颖,等. 北五味子叶总黄酮的提取及生物活性[J]. 食品科学,2013,20:72-76.
[4]于俊林,秦瑀,高巍,等.HPLC法测定五味子茎藤中木脂素的含量[J].中草药,2003,34(10):9-10.
[5]刘娜,朴惠善.北五味子茎藤的抗肝癌细胞活性成分[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1,34(4):280-282.
[6]李国成,邱凯锋.北五味子藤茎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06,29(10):1045-1047.
[7]徐海波,郑友兰,张崇禧.气相层相-质谱分析法分析北五味子藤茎挥发油成分[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1):60-62.
[8]黄泽豪,范世明,曾建伟,等.华中五味子茎藤挥发油的GC-MS分析[J].福建中医药,2011,42(4):52-53.
[9]张娜,胡荻,杨静玉,等 五味子叶化学成分及五味子醇甲对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抑制作用的研究[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0,02:110-115.
[10]李承范,姚艳红,张敬东. 北五味子果实、茎和叶中微量元素的测定[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0,04:37-41.
[11]金银萍,焉石,郑培和,等.五味子根化学成分研究[J].特产研究,2011,3:70-72.
[12]任东波,王鹏.五味子茎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观察[J].农业与科技,1999,19(5):75-76.
[13]胡彦武.五味子藤茎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血清转氨酶的影响[J].食品与药品,2008,10(11):53-54.
[14]郑春英,李宏涛,陆欣媛,等. 五味子叶中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研究[J]. 食品科学,2007,05:139-142.
[15]侯微,王强,邵财,等.五味子根、藤茎及叶不同溶剂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J].特产研究,2009,4:30-32.
[16]许瑞波,高颖颖,万蓓蓓,等. 北五味子叶多糖的提取及抑菌活性[J]. 食品科学,2012,20:33-37.
[17]侯微,王强,邵财,等.五味子根、藤茎及叶不同溶剂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J].特产研究,2009,4:30-32.
[18]侯微,魏忠宝,姜艳玲,等.五味子根藤茎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J].吉林中医药,2010,30(12):1086-1088.
[19]王丽娜,肖红,任跃英.五味子根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J].菌物研究,2010,8(4):226-230.
专利文献
[20]陈道峰,黄泽豪,李国雄. 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药物用途[P]. 上海:CN102050733A,2011-05-11.
[21]委东劳. 南五味子根中药材煎熬液[P]. 山西:CN102048826A,2011-05-11.
[22] 栾凤海. 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P]. 辽宁省:CN104415297A,2015-03-18
[23] 李灿光 一种治疗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创伤性骨伤的中药制剂[P].云南:CN105902682A ,2016-08-31
[24] 苏吉永. 一种治疗脾虚型带下病的中药[P].山东:CN105343742A,2016-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