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花)

秦艽(花)

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 Fisch.,分布于我国青海、甘肃、陕西、内蒙古、东北、四川等地,以及俄罗斯及蒙古[1]。其常用药用部位为秦艽的根。秦艽味辛、苦,平,归胃、肝、胆经,主治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现代对非传统药用部位的花进行了药用研究。

一、基础研究

(一)化学成分研究

西藏秦艽花含有macrophylloside D、orientin 7-caffeate、7-O-feruloylorientin、异牡荆黄素、皂草黄苷、异荭草苷、6 '-O-B-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獐牙菜苷、獐牙菜苦苷、落干酸、二十一烷醇、蔗糖[2]

管花秦艽花含量最高的脂肪酸是14-甲基-十五烷酸、亚麻酸和亚油酸[3]

西藏秦艽花和川西秦艽花中含落干酸、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獐芽菜苦苷、龙胆苦苷、獐芽菜苷、异荭草苷、异牡荆黄素[4]

小秦艽花含三萜类成分:栎瘿酸、3β-乙酰氧基-28-羟基-12-烯-齐墩果烷、28-羟基-α-香树脂醇、28-羟基-β-香树脂醇、α-香树脂醇、β-香树脂醇、熊果酸、齐墩果酸;12个黄酮类成分:1-羟基-3,7,8-三甲氧基酮、山柰酚、柚皮素、芹菜素、木犀草素、(2S)-5,4′-二羟基-7-O-β-D-葡萄糖-2,3-二氢黄酮、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木犀草素-6-C-β-D-吡喃葡萄糖苷、芹菜素-6-C-β-D-吡喃葡萄糖苷、芹菜素-6-C-β-D-葡萄糖-7-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6-C-β-D-葡萄糖-7-O-β-D-葡萄糖苷[5].

(二)药理作用研究

抗炎镇痛作用

秦艽花具有抗炎镇痛作用,秦艽花能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体积和大鼠角叉菜胶足趾肿胀率;提高热板法引起小鼠的痛阈值及延长光电甩尾法所致的潜伏期;显著地减少醋酸引起的扭体次数,具有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6]

(三)其他研究

大叶秦艽花提取物可用于制备治疗抗炎镇痛和润肠通便药物。大叶秦艽花经粉碎,过20目筛,室温下用乙醇-水溶液渗漉,渗漉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后于80℃水浴中蒸干即得大叶秦艽花提取物[7]

二、应用研究

(一)经验方

十二味奇效汤散

【处方】藏木香25g、宽筋藤25g、悬钩木50g、诃子(去核)25g、毛诃子(去核)25g、余甘子(去核)25g、榜嘎15g、秦艽花15g、翼首草15g、兔耳草15g、丛菔15g、山柰3g。

【药用价值】清热杀疠。用于热症,瘟症,流感,咳嗽等。

【出处】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

(二)产品开发

十三味榜嘎散

组成及制法】由榜嘎、秦艽花、巴夏嘎、洪连、节裂角茴香、人工牛黄、止泻木子组成。以上十三味,除人工牛黄外,其余榜嘎等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将人工牛黄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药用价值】清热解毒,凉肝利胆。用于热性“赤巴”病,胆襄炎,黄疸型肝炎。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62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73.

[2]李雨蔚,李荣娇,袁绿益等.西藏秦艽花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5,46(14):2052-2056.

[3]沈杰,叶蕴华,张秀等.西藏管花秦艽花弱极性成分的GC-MS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5(2):365-370.

[4]李荣娇,杨凤仙,袁绿益等.HPLC法测定西藏秦艽花与川西秦艽花中7种成分的量[J].中草药,2015,46(8):1227-1230.

[5]张秀艳,王晓琴,温爱平.小秦艽花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7,48(02):241-246.

[6]张新新,贾娜,孙琛,等.大叶秦艽花与麻花秦艽花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12,27(4):341-343.

[7]贾娜,孙文基,谢人明.大叶秦艽花提取物及其提取方法和在药物中的应用[P].陕西CN102125602A,2011-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