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花粉、须、杆)





玉米(花粉、须、杆)
禾本科科植物玉米Zea mays L.,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全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广泛种植[1]。其常用药用部位为玉米的果实。味甘,平,无毒。归手、足阳明经。功能主治调中开胃。益肺宁心。为健胃剂。煎服亦有利尿之功。现代对非传统药用部位的须、杆、花粉进行了药用研究。
【基础研究】
(一)化学成分研究
玉米须黄酮类化合物:刺芒柄花素、2-″O-α-L-鼠李糖基-6-C-(3-脱氧葡萄糖基)-3′-甲氧基木犀草素、2-″O-α-L-鼠李糖基-6-C-(6-脱氧-ax-5-甲基-木-己-4-羰基)-3′-甲氧基木犀草素[2]、6-乙酰基-木犀草素、鼠李糖尿素苷、1,3-二鼠李糖尿素苷[3,12]。
玉米须挥发性成分:2,4-己二烯、十六碳二烯酸甲酯、2-丁烯、二十烷、丙酸乙酯、二十一烷、丁酸甲酯、棕榈酸乙酯、2-甲基丁酸甲酯、二十二烷、(E)-2-庚烯醛、5-丁基二十二烷、1-辛烯-3-醇、9-丁基二十二烷、冬青油烯、山嵛酸、2-甲基-1-丁醇、二十七烷、(Z)-3,7-二甲基-1,3,6-辛三烯、二十八烷、6-甲基-5-庚烯酮、二十九烷、α-蒎烯、三十六烷、乙酸甲酯、11-丁基二十二烷、2-莰烯、5,14-二丁基二十八烷、(E)-3,7-二甲基-1,3,6-辛三烯、亚油酸乙酯、芳樟醇、9,12-十八碳二烯酸酯、2-甲基十三烷、9,12,15-十八碳三烯酸乙酯、2,6,10-三甲基十二烷、十六酸甲酯、十五烷、豆甾-5-烯-3-醇、十七烷(heptadecane)、β-谷甾醇、十九烷、豆甾-7-烯-3-醇[4]。
玉米须无机元素钾、钙、镁、钠;微量元素铁、锌、锰、铜、镍、钼、铬、钴[5]。
玉米须氨基酸: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6]。
玉米须有机酸:乙酸、甲酸、乳酸、丁二酸;长链有机酸有软脂酸、亚油酸、硬脂酸、山嵛酸、油酸[7]。
玉米须多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甘露聚糖、鼠李糖、木糖的构型为α-D-吡喃环,阿拉伯糖的构型为α-L-呋喃环,葡萄糖的构型为α-D-吡喃环,甘露糖的构型为β-D-吡喃环[8-12]。
滇产玉米须中含(2S,3S,4R)-2-[(2'R)-2'-hydroxydocosanoylamino]-1,3,4-octadecanetriol、ent-rosa-ne-5β,15,16-triol、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豆甾-5-烯-3β,7α-二醇[13]。
(二)药理作用研究
1.玉米花粉
(1)抗氧化
玉米花粉多糖对自由基有清除作用[14],不同玉米花粉多糖级分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均具有较好的量效关系,用比色法和化学发光法研究了玉米黄酮的抗氧化作用[15],玉米花粉黄酮类物质对OH-自由基有清除作用,并随浓度的增加而加强,对自由基有清除作用,其作用也随浓度增加而加强。
(2)调血脂
玉米花粉黄酮类物质对SD大鼠降血脂作用[16],预防高脂饮食大鼠TG、TC 和肝脂肪含量升高的作用,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组织和肝细胞的损伤,从而降低高脂饮食大鼠脂质代谢紊乱和高脂血症的风险。
(3)抑菌
不同浓度玉米花粉多糖对8 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玉米花粉多糖的抑菌作用在不同病原菌上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对沙门氏菌和金黄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花粉多糖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对真菌的抑制作用[17]。
(4)其他
玉米花粉多糖对胸腔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18],玉米花粉多糖既可增强体液免疫,又能增强细胞免疫[19]。环磷酞胺所致小白鼠外周血象的变化[20],服用玉米花粉后大部分可以改善。研究发现玉米花粉对高分子右旋糖醉引起的红细胞聚集有拮抗作用,改善血流疥滞[21]。
2.玉米须
(1)降血糖
玉米须的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地抑制外源性肾上腺素所致高血糖、提高肝糖原水平的作用[22]。玉米须水提物对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肾保护作用及抗肾小球纤维化的作用[23]。对高脂高糖饲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模拟2型糖尿病雄性SD大鼠模型,玉米须水提物可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和胰高血糖素,抑制胰高血糖素大量分泌,对2型糖尿病大鼠可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24]。玉米须总皂苷对肾上腺素[25]、四氧嘧啶、链尿佐菌素(STz)所致小鼠高血糖模型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玉米须总皂昔对STz 致糖尿病动物模型所引起的肾脏损伤有保护作用[26-27];玉米须总皂苷可降低小剂量静脉注射STz 加蔗糖及四氧嘧啶葡萄糖所致病因性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改善胰岛损伤[28-29]。玉米须多糖能显著缓解四氧嘧啶致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多饮、多食、消瘦症状[30]。玉米须多糖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是通过合成肝糖原来调节血糖代谢,或可能与调节胰岛细胞的分泌有关[31]。玉米须多糖虽须大剂量降低血糖,但疗效稳定,起整体协调作用,同时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玉米须总黄酮可有效降低糖尿病高脂血症大鼠血糖及血脂水平,提高抗氧化能力[27]。玉米须黄酮能明显提高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有明显量效关系[32]。
(2)抗肿瘤
玉米须多糖以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SMMC-7721细胞的生长,HE染色观察到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提示玉米须多糖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33]。玉米须有一定的抗癌作用[34],玉米须乙醇提取物体外实验能抑制人白血病细胞及胃癌细胞的存活。玉米须乙醇提取物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35],较低剂量抑肉瘤作用明显,可延长肉瘤荷瘤鼠存活时间,增加吞噬指数a、廓清指数k及胸腺系数,对体外淋巴细胞转化功能亦有增强作用,这表明玉米须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3)抗心肌缺血性损伤
玉米须总黄酮能降低药物性心肌缺血模型动物的发生率和心肌缺血程度,降低模型动物血清含量[36]。玉米须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对心肌缺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玉米须多糖可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浆复钙时间,使血小板数增多,缩短大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提高大鼠血小板聚集性,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影响不大[37]。
(4)调血脂
玉米须煎剂对高脂血症患者同样具有降血脂作用,从而起到保护心脑,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病(包括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38]。
(5)抑菌
玉米秆对白色念珠菌、热带假丝酵母菌、黑曲霉菌、大肠杆菌有抑菌效果,经玉米秆粗醋液作用后,菌体变形较严重[39]。
(6)其他
玉米须水煎剂可加速血液凝固,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胆固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酸性磷脂酶和钙含量降低,白血球、血红蛋白、碱性磷脂酶和肌酸酐含量增加,表明玉米须对血液病和肝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40]。玉米须黄酮提取物对小鼠的脂质代谢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并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41]。玉米须煎剂可能通过其多糖、黄酮等起到利尿、降血糖、降血压、抗氧化、清除超氧自由基、扩张冠状动脉、改善侧支循环的作用,达到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42]。
(三)其他研究
一种从玉米须提取玉米须总黄酮的方法[43]。
采用闪式提取装置和膜分离,设备操作简单,使用的有机溶剂少,提取时间短、生产成本低;将废弃物玉米须予以利用,提高了附加值;提取的玉米须总黄酮具备抗氧化性和抑菌性,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对肉制品、水果等食品起抗氧化和保鲜防腐的作用。
【应用研究】
(一)临床应用
治疗肺结核:玉米花粉制剂用于辅助治疗肺结核病人[44],病人治疗30天后,其体重、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好于对照组,能增加病人食欲,促进睡眠,使精神体力旺盛。
(二)经验方
(1)胆石通消糖浆
【处方】郁金15g,木香15g,黄芩15g,茵陈26g,川楝子9g,虎杖30g,玉米须20g。
【功能主治】疏肝解郁,清热利湿,调畅气机。
【出处】《冷和平方》
(2)瓜皮赤豆汤
【处方】冬瓜皮西瓜皮白茅根各20g,玉米须15g,赤小豆200g。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适用于小儿急性肾炎所致的小便不利、全身水肿。
【出处】《现代实用中药》
(3)利胆退黄汤
【处方】茵陈30g,败酱草30g,板蓝根30g,玉米须30g,金银草60g,郁金12g,栀子10g。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利胆疏肝。
【出处】《古今名方》引熊寥生方
(4)脾肾双补汤
【处方】桑寄生30g,玉米须30g,生龙骨30g(先煎),磁石30g(先煎),首乌24g,川芎9g,淫羊藿9g,杜仲9g。
【功能主治】平肝滋肾潜阳。治疗肾阴阳两虚。
【出处】邓铁涛方
(5)清肝汤
【处方】川芎15克,川牛膝15克,地骨皮15克,菊花20克,地龙10克,夏枯草30克,玉米须30克。
【功能主治】平肝清热,通络止痛。主肝火上扰清空。
【出处】龚志贤方
(6)消炎利胆茶
【处方】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各30g,白糖适量。
【功能主治】利尿利胆,清热消炎,健胃利胆。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出处】《经验方》《保健药膳》
(7)益肝清症汤
【处方】党参9g,茯苓9g,制大黄9g,栀子9g,阿胶9g,地鳖虫6g,桃仁6g,龙胆草6g,玉米须30g,炮山甲粉1.7g(另吞)。
【功能主治】健脾清肝,通络消痞。用于治疗肝气郁结,气滞血瘀。
【出处】姜春华方
(8)玉米须炖猪肉
【处方】玉米须30克,猪瘦肉120克,精盐、味精适量。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清血热,治崩。适用于血热型崩漏。
【出处】《民间方》
(三)产品开发
(1)复方金钱草颗粒
【组成及制法】由广金钱草,车前草,石韦,玉米须组成。以上四味,广金钱草、车前草、玉米须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6~1.22(70℃)的清膏;光石韦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6~1.22(70℃)的清膏,放冷,加1.5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与上述清膏混匀,加蔗糖约975g,制成颗粒,干燥,制成 1000g〔规格(1)〕;或与上述清膏混匀,继续浓缩至适量,加入糊精、乳糖各约137g及甜菊素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制成 300g〔规格(2)〕,即得。
【药用价值】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热淋、石淋,症见尿频、尿急、尿痛、腰痛;泌尿系结石尿路感染见证候者。
(2)消渴丸
【组成及制法】由葛根,地黄,黄芪,天花粉,玉米须,南五味子,山药,格列本脲组成。将以上八味,葛根、地黄、玉米须、天花粉加水煎煮5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黄芪、南五味子、山药粉碎成细粉,与上述部分浓缩液拌匀,干燥,粉碎,过筛,混匀,用剩余浓缩液制丸,干燥,加入格列本脲,用黑氧化铁和滑石粉的糊精液包衣,制成丸,即得。
【药用价值】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消渴病、症见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乏力、眠差、腰痛;2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3)玉盘消渴片
【组成及制法】由玉米须,葵花盘组成。制成薄膜衣片。
【药用价值】养阴益气,生津止渴。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消渴,症见倦怠乏力,自汗盗汗,气短懒言,口渴喜饮,五心烦热,尿赤便秘;Ⅱ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4)玉石茶
【组成及制法】由广金钱草,玉米须,鸡骨草,茯苓,石韦,白茅根,车前草,金沙藤组成。以上八味,取广金钱草70g、鸡骨草35g、石韦35g,分别切碎,剩余部分与车前草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2(95℃)的清膏,加入上述碎料,搅匀,俟药液吸干后,干燥,即得。
【药用价值】利尿消火,通淋镇痛,止血化石。用于泌尿系感染,膀胱炎,肾炎水肿,尿路结石,血尿,淋沥浑浊,尿管灼痛。
(5)结石通片
【组成及制法】由广金钱草、玉米须、石韦、鸡骨草、茯苓、车前草、海金沙草、白茅根组成。以上八味,取茯苓96g粉碎成细粉,剩余茯苓与其余玉米须等七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9~1.20(90℃)的清膏,加入茯苓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加适量辅料,制颗粒,混匀,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药用价值】清热利湿,通淋排石,镇痛止血。用于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肾炎水肿,尿路结石,血尿,淋沥混浊,尿道灼痛等。
(6)降糖宁胶囊
【组成及制法】由人参、山药、生石膏、知母、黄芪、天花粉、茯苓、麦冬、生地黄、地骨皮、玉米须、山茱萸、甘草组成。以上十三味,人参、山药和石膏75g粉碎成细粉,剩余石膏及其余知母等十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90℃)的稠膏,与上述细粉混匀,干燥,粉碎,制粒,装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
【药用价值】益气,养阴,生津。用于糖尿病属气阴两虚者。
(7)复方玉米须雪菊饮料[45]
【组成及制法】由玉米须、雪菊、金银花、甘草、人参、矿泉水组成。将水溶液超声波处理时间为30-60分钟,即得。
【药用价值】具有利尿、排毒、减肥等方面的功效。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10(2)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287.
[2]张慧恩,徐德平.玉米须黄酮类成分的研究[J].中药材,2007,30(2):164-166.
[3]徐燕,梁敬钰,邹忠梅,等.玉米须中的一个新黄酮和两个尿素苷[J].化学学报,2008,66(10):1235-1238.
[4]李长胜,李静,张友杰.玉米须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报,2001,14(6):538-540.
[5]王宝珍,刘松艳,张雷.玉米须中无机元素的的测定[J].人参研究,1999,11(4):29-30.
[6]王宝珍,丁长江,刘磊.玉米须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J].人参研究,2000,12(3):35-36.
[7]任顺成,丁霄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玉米须中有机酸[J].食品与生物技术,2003,22(6):89-91.
[8]汤鲁宏,丁霄霖,尤丽芬,等.玉米须生物活性成分的初步研究玉米多糖及其免疫增强作用[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1995,14( 3):319-324.
[9]李波,崔震昆,赵永春.玉米须多糖的制备方法及化学组成的研究[J].农产品加工,2008,(5):34-36.
[10]王建波,林鲁霞,窦江丽,等.玉米花粉多糖中的单糖组成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9(3):69-71.
[11]耿越, 王建波,刘靓雯,等.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玉米花粉多糖中单糖的组成[J].中草药,2005,36(8):1164-1166.
[12]任顺成,查磊.玉米花粉黄酮类的精制及其质谱分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4):1-5. [13]赵冕,刘传水,尹田鹏,等.滇产玉米须化学成分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3,25(6):846-850.
[14]王开发,王隆华,支崇远,等.玉米花粉黄酮类物质对清除自由基的作用[J],中国养蜂,2001,52(6):4-6.
[15]任顺成,查磊.玉米花粉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30(2):55-58.
[16]陈建国,骆华星,马洁桃,等.2种不同破壁方法的玉米花粉对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研究[J].毒理学杂志,2012,26(2):112-116.
[17]余硕涛,陈伟田,百兴,等.玉米花粉对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88,9(1):67-68.
[18]李云捷,陈列芹,邓家庆.玉米花粉多糖对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11,27(4):52-55.
[19]王开发,王隆华,支崇远,等.玉米花粉黄酮类物质对SD大鼠降血脂作用的研究[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2,15(6):368-370.
[20]魏娟.秸秆醋液抑菌和杀菌性能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9.
[21]张惠云,贾素菊,丁建伟,等.玉米花粉动物试验对外周血象的影响[J].山东医药,1991,31(2):25-26.
[22]雷志英,李软才.玉米花粉制剂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工业,1995,14(2):3-4.
[23]周鸿立,张艳,杨英杰,等. 玉米须多糖在制备治疗高血脂症的药物中的应用[P]. 吉林:CN101658528,2010-03-03.
[24]李波,徐贵华,李春阳,等. 玉米须降血糖饮料及其制备方法[P]. 江苏:CN102551160A,2012-07-11.
[25]贾淑杰,王蕾,李旭.玉米须提取物的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及降血糖作用观察[J].天津医药,2012,40(8):809-811.
[26]李刚,温宪春,李雪岩.玉米须水提物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B1 表达的影响[J]. 医学研究杂志,2010,39(7):99-105.
[27]温宪春,周丽,赵健飞,等.玉米须水提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高血糖素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10,39(4):52-54.
[28]苗明三,孙艳红.玉米须总皂苷降糖作用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7):711-712.
[29]苗明三,苗艳,纪晓宁,等.玉米须总皂苷对链脉佐菌素致糖尿病大鼠肾脏、胰腺、胸腺组织细胞病变的影响[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7,24(3):171-173.
[30]苗明三,孙艳红,史晶晶,等.玉米须总皂苷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22(34):80-81.
[31]苗明三,孙艳红,纪晓宁,等.玉米须总皂苷对四氧嘧啶加葡萄糖所致小鼠病因性糖尿病模型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3):181-183.
[32]苗明三,苗艳艳,宰炎冰,等.玉米须总皂苷对病因性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降糖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9):123-125.
[33]杨灵玲,农绍庄,崔瑾,等.玉米须多糖的降血糖作用研究[J].食品科技,2011,36(3):152-153.
[34]俞利平,徐小冬,陈小囡,等.玉米须多糖对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的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4):258-259.
[35]景怡,景荣琴,胡天惠.玉米须总黄酮对糖尿病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血糖水平的影响及抗氧化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1,27(2):85-86.
[36]李凤林,余蕾.玉米须黄酮的提取及其降糖作用[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20(3):121-124.
[37]吕冬霞,王晓丽,魏凤香.玉米须多糖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的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29(4):28-29.
[38]邸亚萍,鲁晓翔,连喜军,等. 玉米须黄酮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食品工程,2008,33(7):110-113.
[39]梁子安,李海剑,王定,等.玉米须多糖对老年大鼠的抗氧化作用研究[J].核农学报,2009,24(3):656-658.
[40]马虹,高凌从.玉米须提取物具有抗癌作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4(1):28-42.
[41]昌友权,王维佳,杨世杰.玉米须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营养学报,2005,27(6):498-501.
[42]刘平.玉米须黄酮的提取分离及生物活性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6:1-75.
【专利文献】
[43]乔宇,廖李,程薇,等. 从玉米须提取玉米须总黄酮的方法及玉米须总黄酮的用途[P]. 湖北:CN103653177A,2014-03-26.
[44]何余堂,杜金艳,马春颖.玉米花粉多糖的抗菌作用研究[J].食品科技,2008,2:156-158.
[45]王振,刘敏,张海娟,等. 一种复方玉米须雪菊饮料及其制作方法[P]. 山东:CN103653163A,201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