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花、种子)





乌头(花、种子)
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分布于云南东部、四川、湖北、贵州、湖南、广西北部、广东北部、江西、浙江、江苏、安徽、陕西南部、河南南部、山东东部、辽宁南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1]。道地产区为四川绵阳江油及其周边地区。乌头其常用药用部位为乌头的根。侧根(子根)入药,叫附子。味辛、苦,性热。大毒。归心、肝、脾、肺、肾经。功能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止痛。主治风寒,关节疼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跌打瘀痛,阴疽肿痛。现代对非传统药用部位的花、种子进行了药用研究。
一、基础研究
(一)化学成分研究
乌头花蕾含生物碱8-O-肉桂酞尼奥灵[2]。乌头种子含准噶尔乌头碱[3]。
(二)药理作用研究
(1)镇痛
研究发现8-O-肉桂酞尼奥灵的毒性是中乌头碱的1/30、苯甲酞基中乌头原碱的20倍,采用小鼠压尾法评价镇痛作用,皮下注射8-O-肉桂酞尼奥灵可剂量相关地提高疼痛阑[2]。
(2)毒性
乌头种子经发芽后,准葛尔乌头碱含量相对较高;经小鼠夹尾试验,乌头芽氯仿萃取部位的镇痛活性较强,毒性较低[3]。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70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27-328.
[2]Taki M,Niitu K,Omiya Y,et al.8-O-Cinnamoylneoline,a new alkaloid form the flower buds of Aconitum carmichaeli and its toxic and analgesic activities[J].Planta Med,2003,69(9):800-803.
[3]张贵源,龚莉莉,陆玉炯.乌头种子发芽后生物碱组成和镇痛活性的变化[J].种子,2012,31(9):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