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桑(果)





马桑(果)
马桑科植物马桑Coriaria sinica Maxim,分布于中国云南、贵州、四川、湖北、陕西、甘肃、西藏,印度、尼泊尔也有分布[1]。其传统药用部位为马桑根、叶。马桑根味苦,性凉,具有化瘀散结,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风湿麻木,风火牙痛,痰饮,痞块,瘰疬,跌扑损伤,急性结膜炎,烫火伤。马桑叶味辛、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除湿的功效,可用于疮疡,烫伤,疥癞,目赤。现代对非传统药用部位的果进行了药用研究。
一、基础研究
(一)化学成分研究
马桑果肉中含含有马桑内酯及吐丁内酯[3],以及脂肪酸、糖类、酸类、维生素、粗蛋白、淀粉、黄酮类成分,还含17种氨基酸,同时还有许多微量元素[2]。
(二)药理作用研究
毒性
马桑果实中的马桑内酯及吐丁内酯对动物均有致抽搐甚至致死作用[3]。马桑中毒时可出现阵发性惊厥,严重中毒时延脑中枢可由兴奋转为抑制,最后因呼吸衰竭而致死亡[4]。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45(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63.
[2]陈西仓,裴娟芳.马桑的综合利用[J].中国林副特产,1997(01):51.
[3]康凯,赵月然,周凌.马桑毒物分析及中毒症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2):104-105.
[4]朱子扬,龚兆庆,汪国良.中毒急救手册[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99:24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