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鸡椒(花)

山鸡椒(花)

樟科木姜子属植物山鸡椒 Litsea cubeba (Lour.)Pers.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东南亚各国也有分布[1]。其常用药用部位为山鸡椒根、茎、叶和果实。山鸡椒味辛、味苦,温,归脾、胃经,主治祛风散寒,理气止痛。根:用于胃寒呕逆,脘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湿郁滞,小便浑浊。叶:外用治痈疖肿痛,乳腺炎,虫蛇咬伤,预防蚊虫叮咬。子:感冒头痛,消化不良,胃痛。现代对非传统药用部位的花进行了药用研究。

一、基础研究

(一)化学成分研究

山鸡椒花蕾含正己醛、4-甲基-1-异丙基-二环[3.1.0]己-2-烯、4-甲基-1-异丙基-二环[3.1.0]己-3-烯、α-蒎烯、莰烯、β-蒎烯、3-蒈烯、β-香叶烯、α-水芹烯、1-甲基-4-异丙基-1,3-环己二烯、1-甲基-2-异丙基苯、D-柠檬烯、桉油精、3,7-二甲基-1,3,6-辛三烯、2-甲基-5-异丙基-二环[3.1.0]己烷-2-醇、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香茅醛、冰片、4-甲基-1-异丙基-3-环己烯-1-醇、[S]-松油醇、[R]-香茅醇、1,3,3-三甲基-2-氧杂二环[2.2.2]辛烷-6-醇、[Z]-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E]-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石竹烯、γ-榄香烯、[Z]-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α-石竹烯、α-金合欢烯、石竹烯氧化物[2-3]

二、应用研究

(一)临床应用

山鸡椒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形成,山鸡椒注射液可降低血小板活性,对聚集的血小板有明显聚解作用[4-6]

(二)产品开发

山鸡椒干花茶[7]

【组成及制法】由山鸡椒干花组成。将山鸡椒含苞待放花蕾,经清水洗涤、机械甩干、人工去杂、室内摊凉、微波杀青、毛火初烘、足火干燥、拣剔精制,制得山鸡椒干花茶。

【药用价值】解暑降温、散寒理气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31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2: 271.

[2]罗爱嵘,佘金明,谢显珍,等.山苍子花蕾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J].广州化工,2012,40(12):133-135.

[3]蔡进章,潘晓军,林观样,等.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山鸡椒根的挥发性成分[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2):135-136.

[4]曾庆其,王文瑜,杨遇正,等.山鸡椒注射液对血小板影响的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J].中成药,1983,12:24-25.

[5]杨遇正,张样义,曹庆共,等.山鸡椒治疗脑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1985,10(3):207-208.

[6]杨遇正,张祥义,吕如棣,等.山鸡椒治疗脑血栓形成118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12):740-741.

[7]杨如兴,张磊,陈芝芝,等.一种山鸡椒干花茶及其制备方法[P].福建.CN104719572A,2015-06-24.